• 演讲实录

【CSF观察】|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情况及展望

尚理慧   上海银行总行投行部总经理

编者按;

     2015年4月3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7号》,由此,“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正式确立,这对于提高我国CLO发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信贷存量规模也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对于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主要有风险分担、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存贷比压力等动力。展望2016年,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但可能会出现基础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上海银行总行投行部总经理尚理慧先生关于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情况的相关介绍。

 

尚理慧: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一些体会。

 

    2015年上半年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不乐观。随着整体经济的不景气,2015年整个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并不多。

整体上看,2015年1-5月的发行规模非常少,而六月份发行量比较多,基本上超过前五个月的总量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去分析,2015年保守估计可以达到3000亿以上、甚至超过4000亿

 

2015年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机构类型比较多元化。2014年银行间市场共发行66单资产证券化项目,当时我所在的机构承做了12单。2015年上半年,银行间共发行33单,从发起银行的结构来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占比较2014年有所下降,城商行、股份制银行较2014年有所上升。其中城商行大多数是第一次发行,说明他们在非常积极的参与。外资行也在积极参与,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所以预计2015年下半年还会有很多发展机会。

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动力是什么?主要有:风险分担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存贷比压力、提高中间收入、降低流动性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和提升经营理念。

 

对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一个很大功能是出表。2012年刚恢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时候,银监会要求银行必须自持本行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5%,一般均持在次级档,而由于次级档不评级,银行投资其风险资产权重为12.5倍,因此,那时证券化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可以出表,但风险却因自持了5%的次级档而自留62.5%,无法实现风险全部出表。2012年年底,银监会更改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自持的规定,提出可各档均自持5%,此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和风险均可实现出表。

 

我们知道,根据有关规定,银行自营资金购买评级达到AA-以上的资产支持证券,其风险资产权重为20%,假设这样一种封闭式情形,十家银行一起进行资产证券化,这十家银行相互投资优先档,最后的结果会使这十家银行的风险资产权重都大大降低。

 

当然,有人提出,虽然个体风险降低了,但由于投资者绝大部分是银行,风险依然停留在银行体系内,资产证券化并未降低银行体系的整体风险,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讨论。

资本充足率的问题,银监会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贷款卖出,获得资本对价,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产证券化一般都会采用内部增信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一般来说银行现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都会分层。比如,可分为优先A档、优先B档和次级档,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哪怕是评级低些的银行,其优先A档一般都会评到AAA、AA+,一般除自持的部分外,绝大部分的优先A档会卖出,B档会根据情况卖出或由本行理财自持,次级则一般由本行理财自持,极少数会卖给投资者。我们做个假定,一家银行自身评级为AA,将评级为AAA级的A档卖出,B档和次级档由本行理财自持。那么这家银行以高于自身评级的信用获得了A档部分的融资,降低了融资成本。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银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并有机会拓展更多的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提升其收益率水平。

 

一般来说存款期限短,贷款的期限较长,使得银行普遍面临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状态,从而造成银行高流动性的风险问题。而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连接资金配置效率更高的资本市场,会降低流动性风险。

提高资本回报率的作用,PPT里讲得很清楚,我就不赘述了。

 

这里着重讨论一下提升经营理念。银行过去的经营模式是把资产持有到期,但是现在的利差越来越窄,对于银行的回报率很低,而且银行要承担很大风险。按目前的利差计算,银行的风险和收益非常不对等,因此银行在经营的时候经常要抵押担保,用更大的风控措施去控制风险。利用资产证券化,银行的经营模式就可以改变了,如果银行形成的资产两三个月以后卖出,形成回笼资金,再做下一个,这样银行一年就可以进行几次周转。这一点对中小型银行尤其重要,一般来讲它们没有那么强的服务能力去服务超大型的客户,比如银行为单个客户最大授信按照净资产的10%,如果银行的净资产是100亿,那么其对一个企业的最大授信是10亿。可是这种授信并不能解决大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因为它的融资规模非常大,银行想满足对它的服务能力,就应当把它的资产形成了以后卖出,卖出以后再做资产,这就是对服务功能的提升。这应该是银行下一步经营的重要模式。

现在大家可以多多关注租赁行业,很多租赁公司它们具备资金。最近我所在的银行也在帮助租赁公司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设计方案,对它们来讲会形成轻资产,而且收益会非常快。客观来讲,银行不能固守之前的经营模式,应该有所转变,打破原有的格局。

下面谈谈降息造成的一些影响。

降息会降低资产池的收益率,同时也会降低投资者的收益率预期。2014年年初,AAA级优先A档收益率高达6%,2015年资产证券化整体的发行利率都降下来了,前不久出现了不到4.0%的情况,可以预计下一步会出现3点几的利率。

 

银行贷款利率降速低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利率的降速,客观上,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获利差是增加的。此外,由于利差减少,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受到冲击,应该通过资产证券化加快资产周转率,提高资本回报率。所以,理论上,银行应该更愿意做资产证券化。

 

然而,另一方面,降息会造成银行的资产的收益率的下降,新增的贷款投放不足,银行高收益资产减少,银行更不愿意把资产卖出。前两年,一些银行接连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是2015年贷款有效投放不足,进而导致资产证券化的动力不足。

 

这个矛盾,是每个银行都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整体来看降息对银行最大的触动就是利差减少。如果银行想要保持盈利,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应该多做一些改变。尤其是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如今被更多受到重视,因为这个部门会给银行增加收入,提高银行的回报率。

在降息情况下,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虽然也都在下降,但是整体低于资产端下降的幅度,所以理财成本是一个相对的上升。

   

理财成本的相对上升,客观上会降低理财产品投资高评级、低收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相对收益较高的优先B档,会比较受理财产品的青睐。

接下来谈谈如何看待风险是否依然滞留在银行体系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由于投资者主要是银行,资产证券化从一个银行里转移出来的风险,还留在银行体系里面,风险其实还是没从银行体系里出去。

 

那么我们看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的风险是谁在承担?是次级档投资者,而不是优先A档和B档的投资者。我们假设,一个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包大概是100笔或者上万笔的资产,这个银行的不良率假定是1.5%。一般次级档都在10%或者8%,基本上次级档被击穿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银行自营资金投资的优先A档和优先B档的风险极其微小,风险主要由次级档投资者承担了。那么次级档是谁投资了?要么是这家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要么是愿意承担更大风险博取更高收益的银行体系外的其他投资者。我们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而一般投资次级档的是非保本理财,对于非保本理财,从法律上说,银行是没有刚兑义务的,所以,理论上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终风险是银行非保本理财的投资人承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绝大部分风险是可以从银行体系里出去的。不过,现在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却都在承担隐性的刚兑义务,于是,风险又确实滞留银行体系。

 

怎么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必须有效增加投资者的种类,尤其是有效增加愿意投资次级档的风险喜好者。经过多年的建设,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仍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风险厌恶者居多,如何有效增加风险喜好者?还需要市场监管者和市场成员进行长期努力。

 

有人建议,引进境外投资者,把风险转移到境外去。但根据上述分析,除非这些投资者愿意投资次级档。而且,据我们之前的操作经验,境外投资者更希望有国际评级,且是他们很熟悉的住房、汽车金融类等足够分散的资产。

 

既然又谈回风险,我们再讨论一下资产支持证券自身的流动性风险问题。现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投资者以持有到期为主,交易不够活跃,因此表现出流动性不好,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因而在定价时也会体现出一定流动性溢价,大部分资产支持证券比同期限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高些,就是这个原因。

 

若资产支持证券能够质押回购,会大大提高其流动性,但目前只有交易所发行的证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而交易所这边的资产支持证券又暂时不能做质押。

 

既然资产证券化有利于资产的流动,在制度设计上,就要更好地满足流动性要求,流动性的提高将会有力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整体发展。

 

关于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的事情,一直有相关讨论,这里我不多赘述了。我想强调一点,现在大家都在讨论REITs,而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税收的瓶颈,我们期待这方面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够有所突破。

最后简单谈谈关于未来的展望。信贷资产证券化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到现在年均增长率超过100%,但是发展的依旧不够。目前我国信贷总额是七八十万亿的水平,足见未来的发展空间多大。

我们知道,一些银行在以前审批程序较长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做到资产出表,纷纷以私募的方式操作资产证券化,速度是快了,但成本却比较高。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审批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银监会推出了备案制,人民银行推出了注册制,这两个提速对银行时间成本、资产包更换的操作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进而会降低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证券化的成本。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方面,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目前推出的绝大部分资产证券化还是优良资产的证券化,应该说市场对不良贷款证券化还有一个接受过程,目前主要是几大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贷款打了折以后做,相当受追捧,但毕竟只是小众。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我们期待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尽快接纳它,让资产证券化发挥更全面的作用。

今天讲了一些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个人体会,我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促进手段。感谢大家!

 

【本篇微信文章的编辑负责人为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刘小丽、王金鑫,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秘书处张雯】

 

温馨提示
 

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个人会员账户已全面开通,该账户是将论坛机构平台、论坛工作平台、会议平台、培训平台、沟通平台、个人信息平台、推广平台等整合在一起的超级实用工具。海内外的论坛会员均可免费使用该账户。

 

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正在组建理事会、各常设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论坛提名委员会目前根据机构会员的任职意向,已经开始了论坛轮值理事、各常设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主席、联席主席的酝酿提名,提名的截止时间为2016131日。

 

2016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定于47-9号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预计将有超过3000名活跃于国内外资产证券化领域内的业内人士参加,大家可浏览论坛年会网站www.securitization.com.cn了解详情。

 

CSF微信公众号底部的三个菜单论坛微网年会微网MENU已投入使用,方便大家点击查阅论坛和论坛年会的有关信息。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和转载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CSF) 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关合作事宜,请发送邮件至以下邮箱:secretariat@chinasecuritization.org


 

 

演讲实录